close

教育必須是為學生照亮未來的探照燈,而非重複過去的後照鏡

教育不應是倒滿一壺水,而是點亮一根蠟燭!

教育,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隱形建築,真正的文化生命必須正本清源,從教育的起始點開始涓滴累積方可成就。

如果是我們自己選擇隨波逐流,如果是我們自己拒絕面對世界快速變化的事實,如果我們沒有主動判斷選擇的能力,最終還是我們自己要負起最大的責任。

這本書每個人都應該要好好細讀,當我們把國家命脈不斷的往學校送,求得更高的學歷之時,是否知道為何而做? 值得好好反思!

使命感強烈的嚴長壽在最近的新書<教育應該不一樣>指出,現行台灣教育有3大錯誤:

一、讓技職院校升格成二流大學,學歷膨脹沒特色;

二、大學院校每年可容納30萬個學生,然而去年出生率只剩166千人,表示很多學校將面臨倒閉問題;

三、家長的觀念無法改變,停留在「分數代表一切、唯有讀書高的『士大夫』時代」。

他鼓勵年輕朋友追尋自我的天賦之路,別被家長、學校的虛榮心而扼殺自己的天賦,要為生命創下更大的格局,提出年輕人需要具備的5大基礎能力:

【傾聽自己內心的能力】

分辨「興趣」和「能力」之間的不同,因為興趣不一定等於能力及優勢。很多人熱愛音樂,卻缺乏成為音樂家的精湛技巧,因為音樂涉及音感、聽力、基本節拍觀念等等,甚至創作的天分,也需要後天的學習苦練。

年輕人要與自己深刻對話、了解自己的能力,到底真正喜愛的是什麼、哪方面是真正可以發展施展的領域。如果有興趣又有能力,兩項優勢相輔相乘,便能達到最適天賦的最佳結果。

【判斷的能力】

年輕人要有能力判斷哪些能力是真金不怕火煉,能夠保證未來不怕被潮流起落淘汰,也要了解不是每個人都要跑第一名,在心中要建立一套明晰的價值觀。

好比一個廚師,如果苦練將一個蘿蔔雕成一尾生動的龍,卻無法讓人品嘗到一道真正美味的好菜,就是本末倒置的事;因此好的廚師要對食材的特性、口感充分掌握,對烹調的技巧十分純熟,對顧客的期待也完全了解,而刻花、雕龍只具妝點性質的技術。

【拿出主見的能力】

台灣的父母、學校和教育體制甚至整個社會環境,疏於培養年輕人的自主能力,也很少鼓勵他們勇敢探索、思考和選擇,以及為自己負責的機會,在面臨人生關鍵選擇時,其實茫然失措、隨波逐流的多,胸有定見、勇往直前地少;放在國際的水準來看,已經慢人家太多了。

台灣教育系統,把「休學」看成非常嚴重的事很少學生像微軟創辦人比爾.蓋茲(Bill Gates)哈佛大學念到一半,二十歲就休學,因為他知道學校已經不適合他,所以他拿出主見,選一條可以完全實踐自己夢想的道路。

【實踐與學習的能力】

嚴長壽提到台灣近幾年流行打工渡假,像是去紐西蘭摘奇異果、剪羊毛,讓語言流利或生活能力變強,但跟他之前在巴黎、倫敦、慕尼黑美術館、博物館看到年輕人大規模深入的學習,有很大的差別。

台灣年輕人沒有企圖心也沒有勇氣,太少人願意背著背包到世界各地「深學習」,而且挑戰極限的野心也太弱。他認為台灣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,應該要有求知若渴的年輕人,帶著滿腹的好奇心,走上探索世界、探索自己之路。

【對世界好奇的能力】

台灣年輕人最關鍵的問題是對世界沒有好奇心,原因出在學校及社會教育,非常缺乏「世界公民」的觀念,對整個世界現勢概不關心,世界觀的養成不足,當然無法教導出對自己以外世界產生好奇的年輕人。

國 際觀是種心態,有能力接觸到國際資訊,還要能與世界連貫,才不會只用狹窄的心態看問題。英國政策性鼓勵年輕人不要待在學校,去國外闖一闖,在海外學習或擔 任志工一整年;假如台灣也有許多高中學生到美國、歐洲等地待一整年再回來,那對語言能力和對世界的了解認知,會有更大的幫助。


博客來書輯館: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503804

arrow
arrow

    Ed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